冬季防寒保暖小常識簡編
冬日的寒流常常讓人縮手縮腳、瑟瑟發抖,究竟怎么保暖呢?我們一起分享以下冬季保暖小常識吧。
一、冬季保暖小常識:頭、胸腹、腳是重點
1、頭部保暖
醫學研究發現,靜止狀態不戴帽的人,在環境氣溫為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總熱量的30%,4℃時散失總熱量占60%。此外,天氣寒冷令血管收縮,人們就會出現頭痛頭暈的癥狀。因此,頭部保暖非常重要。
2、胸腹保暖
老話常說在冬天里戴個圍脖好比多穿件衣服,胸腹部受寒之后,易折傷體內陽氣,從而引發心臟病的發作。此外,還可以誘發胃腸病的發生,所以,胸腹部保暖也是不容忽視的環節。
3、腳保暖
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層較薄,保暖性較差,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使抗病能力下降,導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數九嚴寒腳部的保暖尤應加強。此外,晚間臨睡前以熱水燙腳,搓腳心涌泉穴,以保持末梢血液循環良好,利于保健。對有凍傷史者,可用蔥須加花椒的熱水洗燙腳。
4、背要保暖
中醫認為背為腎脈所居,感冒受風寒多從背部起始。所以保持背部溫暖,不僅可防感冒、固腎強腰,而且可防舊病復發、加重。因此,冬季最好增添一件背心。以棉或絲綿為宜,保溫隔寒性能好。
5、冬季運動
冬季氣候寒冷,應多多運動,因為運動是驅除寒冷的最好辦法,還可增強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冬季運動可選擇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也可選擇室內健身場所如跳操、打乒乓球、羽毛球等。
6、多吃含鐵、鈣的食物
怕冷與缺少鈣和鐵有關。人怕冷與機體攝入某些礦物質較少有關。如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血液中缺鐵是導致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現為產熱量少、體溫低等。因此,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御寒能力。含鈣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帶、紫菜、貝殼、牡蠣、沙丁魚、蝦等;含鐵的食物則主要為動物血、蛋黃、豬肝、黃豆、芝麻、黑木耳和紅棗等。
7、保暖小貼士
(1)常喝白開水。冬天氣候乾燥,人體極易缺水,常喝白開水,不但能保證機體的需要,還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廢物之功效。
(2)常喝棗姜湯。用大棗10枚、生姜5片煎茶,每晚服用一次,能起到增強人體抗寒能力,減少感冒及其他疾病的作用。
(3)堅持冷水洗臉??稍鰪娙梭w耐寒、抗病能力,起到預防傷風、感冒之目的。
(4)床頭常放柑桔或薄荷油
柑桔性溫,散發出來的強烈氣味可祛除病毒。床頭擺柑桔,可預防上呼吸道疾??;睡前吃幾瓣桔子,能化痰止咳。用薄荷油一小瓶,置於枕頭邊,用漏氣的瓶塞蓋好,讓薄荷氣體慢慢散發,也有治頭痛、鼻塞之功效。
(5)夜臥桑菊枕
冬桑葉和秋菊可清目醒腦治感冒。用其作枕芯,使人頭腦清新,入睡適意,也能防治感冒。
(6)冬季要勤給室內通風,以確保人們能夠呼吸到足夠的新鮮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