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十堰市第二中學 > 后勤工作 > 衛生健康
秋冬季常見傳染病預防知識宣傳
十堰市第二中學校園健康教育月刊(2020.10月/總第182期)
一、流行性感冒
主要癥狀:
1.突然起病,畏寒、高熱、頭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癥狀。
2.伴有輕度鼻塞、流涕、噴嚏、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
3.病程持續約一周。還會并發肺炎、腦炎、腦膜炎、循環功能障礙等。
預防方法:
1.注意室內開窗通風。
2.增強體質,合理營養,保證充足睡眠。
3.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4.少去或者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避免與傳染源接觸。
普通感冒和流感的區別
1.普通感冒:是自限性疾病,別亂用藥
普通感冒,其實是自限性疾病,一般7-14天就會自然好轉。平時我們自行服用的一些感冒藥,只能緩解癥狀,讓人不那么難受,但既不能預防感冒,也無法治愈感冒。
大多數的普通感冒是由于鼻病毒、冠狀病毒等病毒引起的,不建議一感冒就吃抗生素,比如:阿莫西林、頭孢拉定等,因為它是針對細菌的,不但對病情無益,還可能增加細菌的耐藥性。
因此,普通感冒時,注意日常保暖、休息、營養等,基本上可以自愈。
2.流行感冒:是病毒感染,需要重視
流行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果是流行性感冒,除了一般癥狀,還伴隨著腹瀉嘔吐、高燒不退、渾身酸痛、厭食惡心等嚴重情況。
我們說感冒一般自己會痊愈,但流感就不一樣了,它可能會合并發生肺炎、心肌炎、腦膜炎等高危疾病,那可能就需要馬上去醫院就醫了。
二、水痘
主要癥狀:
1.水痘病毒感染人體后,經過大約2周的潛伏期患者可出現頭痛、全身不適、發熱、食欲下降等前期癥狀。水痘的發疹期為 1 ~ 6天,初為紅色斑疹、丘疹,經數小時發展成水皰,常對稱分布。
2.繼而出現有特征性的紅色斑疹,后變為丘疹、再發展為水皰、常伴有瘙癢。
3.1-2天后開始干枯結痂,持續一周左右痂皮脫落。
皰液初透明,數小時后變渾濁,如繼發細菌感染則成膿皰。出疹1 ~ 2天后,皰疹從中央開始干燥結痂,周圍紅暈消失,再經幾日痂皮脫落,一般不留痕跡;繼發感染者可能留下輕微凹陷性瘢痕。
4.發疹 2 ~ 3天后,同一部位可見斑疹、丘疹、水皰、結痂同時存在,為“四世同堂”表現。
治療和護理
1.抗病毒治療;對于皮疹面積較大、病情較重或伴有并發癥者,可早期使用阿昔洛韋、伐昔洛韋、更昔洛韋等藥物,療程5 ~ 7天,重癥者可延長至 10 ~ 14天。亦可使用干擾素肌內注射,有較好療效。
2.局部治療:可外涂抗病毒藥膏或其他抗生素軟膏預防繼發感染。
3.防治并發癥;皮膚感染加用抗菌藥物。因腦炎出現腦水腫應脫水治療。糖皮質激素對水痘病情有影響,一般不宜使用;但病程后期水痘已結痂,且并發重癥肺炎或者腦炎,中毒癥狀重,病情危重者可酌情使用,并給予支持治療。重癥水痘可給予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皮膚瘙癢者外用止癢藥物。
4.物品不共用:對接觸水痘皰液的衣服、被褥、毛巾、敷料、玩具、餐具等,根據情況分別消毒,避免共用。
5.勤換衣被:同時還要勤換衣被,保持持皮膚清潔。
6.保持空氣流通:定時開窗,但房間通風時要注意防止患者受涼。房間盡可能讓陽光照射,打開玻璃窗。
預防方法:
1.減少接觸,防止感染, 水痘高發時期,應盡量少去醫院及其他公共場所,避免接觸水痘或帶狀皰疹病人,以防感染水痘。
2.注意個人衛生,增強體質。
3.經常開裝通風,保持空氣清新,教室 、活動室、臥室要勤開窗保持空氣流通。
4. 接種水痘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手段。
三、皰疹性咽峽炎
主要癥狀:
1. 常急劇發熱,熱多為低度或中等度,偶見高達40℃以上,甚至引起驚厥,熱程大都2-4天。
2. 口腔粘膜可見小皰疹或潰瘍,與手足口病相似。
預防方法:
1.隔離患者二周。
2.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是注意家庭及周圍環境衛生,講究個人衛生。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經常通風;要勤曬衣被。
3.流行期間不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要避免接觸患病者童。
四、諾如病毒
主要癥狀:
1.諾如病毒會引起胃腸道感染,潛伏期多在24小時,最短12小時,最長72小時;
2.感染者發病突然,主要癥狀為惡心、嘔吐、發熱、腹痛和腹瀉。
3.可能出現頭痛、寒顫或肌肉痛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脫水癥狀。
預防方法:
1. 勤洗手,飯前便后要洗手,避免病從口入。
2. 不吃生冷食品或未煮熟的食物,吃瓜果前,一定要洗凈、去皮,貝類海水產品一定要煮熟煮透。
3. 確認水源安全,不喝生水,要喝煮開過的水。
五、猩紅熱
1.猩紅熱的臨床表現及特征
發熱:多為持續性,體溫可達39℃左右,可伴有頭痛、全身不適等全身中毒癥狀。
咽峽炎:表現為咽痛、吞咽痛,局部充血并可有膿性分泌物,下頜下及頸淋巴結呈非化膿性炎癥改變。
皮疹:發熱后24h 內開始發疹,典型的皮疹為紅斑基礎上出現均勻分布的彌漫充血性針頭大小的丘疹,壓之褪色,觸之砂紙樣感。
典型皮疹一般始于耳后、頸部及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及全身;多數情況下,皮疹于48小時達高峰,然后按出疹順序開始消退,2 ~ 3天完全消退,但重者可持續 1 周左右。疹退后開始皮膚脫屑,皮疹密集處脫屑更為明顯,可呈片狀脫皮,手掌、足跖、指(趾)處可呈套狀;而面部、軀干常為糠屑狀。
2.治療和護理
一般治療:急性期臥床休息,呼吸道隔離。
病原治療:首選青霉素,連續用藥7天,對青霉素過敏者,可用紅霉素、克林霉素。
對癥治療:若發生感染中毒性休克,要積極補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給予血管活性藥物等。
通風和消毒:患者居室要經常通風換氣,每天不少于3 次,每次 15min?;颊呤褂玫氖尘邞蠓邢?,用過的物品要徹底消毒。
治療和隔離患者:患者應注意臥床休息,進行住院治療或居家隔離。
六、麻疹
麻疹的臨床表現和特征
1.典型麻疹:可分為潛伏期、前驅期、出疹期、恢復期共四期。
潛伏期:約10 ~ 14天。曾經接觸過麻疹患者或在潛伏期接受被動免疫者,可延至 3 ~ 4 周。在潛伏期內可有輕度體溫上升。
前驅期:也稱發疹前期,一般為2 ~ 4天。表現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癥狀 :發熱、咳嗽、流涕、流淚、咽部充血等 ;麻疹患者眼癥狀突出,可見結膜發炎、眼瞼水腫、眼淚增多、畏光、下眼瞼邊緣有一條明顯充血橫線(Stimson 線);在發疹前 24 ~ 48h 出現麻疹黏膜斑,表現為兩頰黏膜及下唇黏膜處直徑 0.5 ~ 1.0mm 大小的白色斑點,周圍有紅暈,1 ~ 2天 內迅速增多,可融合成片。
出疹期:持續3 ~ 5天,一般為發病后 4 ~ 5天,當卡他癥狀和全身中毒癥狀達高峰時出現皮疹,最初于耳后、發際,漸次自面部、頸、軀干及四肢從上往下蔓延,最后可達掌跖,2 ~ 3天遍及全身。皮疹初為淡紅色斑丘疹,稀疏散在,直徑 2 ~ 5cm 不等,隨皮疹增多,顏色加深,且互相融合成不規則片狀,但疹間仍有正常皮膚。
皮疹增多時全身中毒癥狀加重,體溫可達40℃以上。病程中也可出現腹痛、腹瀉、嘔吐,淋巴結及肝脾大等。
恢復期:出疹3 ~ 5天 后皮疹開始消退,消退順序與出疹時相同;在無合并癥發生的情況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癥狀也隨之好轉,體溫減退,皮膚顏色發暗。疹退后,皮膚留有糠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7 ~ 10天痊愈。
2.不典型麻疹
由于感染者的年齡不同、機體的免疫狀態各異,病毒毒力的強弱不一、侵入人體數量的不同以及麻疹疫苗的應用,臨床上麻疹的癥狀變得不十分典型,包括輕型、重型、無皮疹型、出血型和成人型等不典型麻疹。
治療與護理
1.一般治療;臥床休息,房內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經常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有畏光癥狀時房內光線要柔和。多飲水,給予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
2.對癥治療:發熱時宜用物理降溫,高熱時可用小劑量退熱劑;煩躁時可適當給予苯巴比妥等鎮靜劑;劇咳時用鎮咳祛痰劑;繼發細菌感染可給抗生素。
3.并發癥治療:①肺炎 :輕者對癥支持治療,疑有細菌感染者可選用抗生素,重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并輔以必要的支持療法。②喉炎:鎮靜、吸氧、霧化等,宜選用 1 ~ 2 種敏感抗生素,嚴重者應用糖皮質激素,喉梗阻進展迅速者應考慮氣管切開。
4.通風避光:注意開窗通氣,保持臥室空氣流通,溫度、濕度適宜,避免直接吹風受寒和過強陽光刺激。
5.注意飲食:注意為患者補充水分,飲食應清淡、易消化,出疹期忌油膩辛辣之品。
6.保持清潔:注意保持患者眼睛、鼻腔、口腔、皮膚的清潔衛生。
7.接種疫苗:接觸麻疹5天內,注射麻疹免疫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預防麻疹發病或減輕癥狀。
七、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在腮腺腫脹時傳染性最強。
冬春季是流行性腮腺炎肆虐的時節,人是唯一的傳染源。主要發病人群為15歲以下兒童,其中5~9歲者童發病率最高。小學和中學是腮腺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主要發生場所。
中小學易爆發流行性腮腺炎疫情!
1.人群普遍容易感染,尤其是兒童對腮腺炎病毒無天然免疫力。
2.流行性腮腺炎屬于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所以病毒傳播容易;
3.擁擠的教室、通風比較差,飛沫及病毒不容易擴散,者童普遍自身抵抗力低;
4.極少部分可能通過接觸傳播,學校里孩子相互玩耍,共用物品多,接觸機會多,者童之間親密的接觸亦可能傳染。
以上等因素都可能提高者童被傳染的機會,所以,在此提請廣大老師家長引起重視,積極采取防控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如何傳播?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經呼吸道傳播,病毒可存在于患者的唾液和呼吸道分泌液中,通過空氣傳播或飛沫傳播。也可以通過被感染者唾液污染的衣服、玩具或公共用具間接傳染。
易感者在接觸病人后一般在2-3周內發病。
流行性腮腺炎的癥狀有哪些?
腮腺炎主要表現為一側或兩側耳垂根部腫大,腫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為中心呈彌漫性腫脹,并有明顯的壓痛。在咀嚼或進食酸性食物時,疼痛加重。
腮腺炎患者除了腮腺部位腫痛外,大部分患者還有發熱癥狀,體溫在38℃左右,間斷性。如果沒有并發癥,一周左右可自愈。
流行性腮腺炎的并發癥有哪些?
流行性腮腺炎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出現并發癥可能會很嚴重。
1.當腮腺炎患者出現腹痛、腹脹、嘔吐、發熱等癥狀時,需要警惕胰腺炎,這種病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2.如果孩子出現頭痛、持續發熱、嘔吐、精神差,甚至抽搐時,需要警惕病毒性腦炎;
3.當女孩子出現腹痛時,需要警惕卵巢炎;
4.男孩子發熱伴“蛋蛋”腫痛時,需要警惕睪丸炎。如果并發了雙側睪丸炎,有可能導致成年后的不孕癥。
如何預防流行性腮腺炎?
1.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和生活習慣
飯前便后及接觸臟東西后要洗手,勤換、勤洗、勤曬衣服和被褥,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噴嚏、擤鼻涕)應立即洗手,避免臟手接觸口、眼、鼻。
2.流行期應深居簡出,開窗通風
流行高峰期應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如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并減少接觸他人,盡量居家休息。對患者用過的食具、毛巾等煮沸消毒,每天開窗通風數次,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居室。
3.健康生活,合理作息
合理睡眠,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科學飲食,加強鍛煉,增強自身免疫力。
4.接種麻腮風疫苗
目前,接種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是預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
學校醫務室醫生溫馨提示:
1.秋冬換季溫差較大,大家在穿衣方面要注意保暖,要根據天氣情況適當增減衣服。
2.教室、寢室室內每天要堅持至少兩次開窗通風,每次通風(對流風)不低于20分鐘。
3.盡量少去室內密閉的大型超市或游樂場所。
4.多曬太陽,多做室外活動,增強體質。
5.外出回家后,要嚴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
6.不吃生冷食物,避免腸道感染疾病。
7.多喝白開水,多吃蔬菜瓜果,增強體育鍛煉。
8.注意個人衛生,勤剪指甲,勤換衣褲。
9.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抵御病菌的侵襲。
10.若患上述疾病,請及時告知班級老師。
責任編輯:周吉成